马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赵奢为得姓始祖。
马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52位。当代,马姓排行第13位。(《中国统计》2014年第6期)
马氏图腾
得姓始祖 赵奢
主要郡望 扶风郡、京兆郡、西河郡
主要堂号 铜柱堂、绛纱堂、扶风堂等
著名人物 马援、马致远、马皇后
得姓方式 以居邑名为氏
主要渊源
1、出自嬴姓,出自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赵奢的封地马服,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舜帝时候,伯益因帮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赢氏,赢姓出现,舜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舜帝,姚姓,舜,以地取姓为姚,其后代即以姚为姓。马服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于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西北。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 后来,马服氏又省文简化为单姓,称马氏。该支马氏族人主要居住在赵国都城邯郸一带,后逐渐迁往各地,世代相传至今。
2、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至马宫以仕学显,改姓马。两晋之后大量司马氏改为单姓马姓。元末明初阿拉伯传教士哈木则巴巴从西亚来到东乡龙山(现甘肃省东乡县坪庄乡哈木则岭村)定居,并在周围传播伊斯兰教教义,在哈木则巴巴的影响下,龙家山周围先后有八坊(亦有人称为八姓或八村)的北方少数民族(其中有些村子人可能是藏族人)皈依伊斯兰教,这些少数民族人改信伊斯兰教后逐渐融入东乡族之中,其中的绝大部分人仍保留了原来的姓氏,但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改姓,如其中的东乡县贾家村 贾姓少数民族人改信伊斯兰教后改掉了原来的姓氏而改姓马,时至今日,贾家村已无贾姓人而只有马姓人了。
3、又据《姓氏考略》载,元代礼部尚书月乃和,因祖父曾任金代的马步指挥使,而改姓“马”,名祖常。回族中的“马”姓是“马”姓来源的重要方面。人常说: “十个回回九姓马,另外还有沙、喇、哈”。用这句俗语概括回族的姓,虽不十分准确,但大体符合事实。
4、源于回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姓,回 族中马姓很多,主要与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名的音译,特别是与伊斯兰文化 和阿拉伯语、波斯语、突厥语等中西亚语言的 穆罕默德的音译有关,因为马与穆 谐音,所以明代许多著述中都将穆罕默德译作马哈麻。这种译法对清代及后代影响很大,如清代徐珂《西域水道记》、魏源《海国图志》等均将人名中的首音“穆”译为“马”。甚至有人称穆罕默德为“马圣人”。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再加上“马”姓是赐姓,回 族又不似汉族那么重视姓氏谱系,而是可以自由选姓使用,故很多回族人便选用了“马”姓,大大增加了“马”姓的人数。比如明代的航海家,武术家郑和,本姓就是“马”。马姓回民如此之多,其得姓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取自回回原名的译音。回回原名音译后中有不少带马字音的,如阿合马之后裔取其前辈名字的尾音立姓,马合马沙 之后裔取其前辈名字首音立姓。穆罕默德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同的译音,尤其是明代以前(包括明代),有些译者将穆罕默德译为马合麻、马哈谟德或马和穆狄等等。 《明史》中有“相返回回教之祖曰马哈麻者”、“回回历法,西域默狄纳国王马哈麻所造”等记载,将穆罕默德译为谐音“马哈麻”。如元朝 时的回回人马马(窝阔台近臣)、阿合马(世祖时宰相)、马合马沙(工部尚书兼领茶迭尔局)、马哈麻(至顺年间咸阳郡公)、马合麻(至正年间县尉)、马哈谋沙(至正十五年 县 达鲁花赤)以及马合木、马合谟沙、麻合马、抹合马、马合睦、马哈沙等,均是原名穆罕默德的汉文译音译字。他们的后人有不少取“马”字为姓。四是朝廷赐姓马。如“亦刺思,西域 回回,洪武二十三年内附;子马哈麻,英宗天顺元年袭职,历功屡晋至都督佥事,御赐姓马。”
5、出自清代,满族人中的马佳氏,改姓为马。在我国东北聚集着许多满族马姓,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后,在八旗中就有许多满族马姓。满族的马姓跟地名有关,据说在西汉时期,在当今的吉林省境内,有一个夫国,这个国呢,他们也是以养名马出名,而且他们还把官叫马加、狗加、牛加,以六畜为官名,迁入这个地区的女真族,都以这个地名为姓了,所以它也算是同姓不同宗。
6、据《姓氏考略》记载,西域古有“马”姓,后西域有姓“马”者入内地,即以“马”为姓。
7、子姓。商代王室子孙经常称子某,卜辞中子马条目很多。
8、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马质,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马质,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专职掌管马匹的征收,并负责检验马匹的质量。 在典籍《周礼·夏官·马质》中记载:“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 在马质的后裔子孙中,把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马质氏,后来简化为单姓马氏,世世代代相传至今,也是历史久远古老的姓氏之一。
9、源于官位。一、出自西周时期官吏马校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马校人,简称为校人,是西周时期特别设置的一种官位,专职负责掌管君王、王族的马匹。在典籍《周礼·夏官·校人》中记载:“校人,掌王马,辨六马之属。凡大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凡军事,物马而颁之。毛马齐其色。物马齐其力。”在马校人的后裔子孙中,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马氏,世代相传,马姓也是非常久远的姓氏之一;二、出自西周时期官吏趣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趣马,亦是西周时期设置的一种官位,属于非常专业化的官职,专职负责鉴别马匹的优劣。“趣”,就是鉴别、确定的意思。在典籍《周礼·地官·趣马》中记载:“趣马,掌赞正良马。” 在趣马的后裔子孙中,用先祖官职称谓来作为姓氏者,称趣马氏,后来被省文简化为单姓马氏,世代相传至今,亦是十分古老的姓氏之一;三、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官吏巫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巫马,是春秋时期楚国设置的一种官位,专门负责给马匹治病。古代,巫、医同义,因此称巫马。在典籍《周礼·地官·巫马》中记载:“巫马,掌养疾马而乗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就相当于今天的兽医。在巫马的后裔子孙中,把先祖官职称谓拿来作为为姓氏者,称巫马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马氏、巫氏,皆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四、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官吏廋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廋人,全称位马廋人,是春秋时期由鲁国开始设置的一种官位,后齐国、晋国、燕国、秦国等大国中亦设有该官职,专职掌管饲养、训练马匹,并负责教导军士、官吏们如何骑驭马匹,后位各诸侯国中军队中普遍拥有的官称。在典籍《周礼·地官·廋人》中记载:“廋人,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 在马廋人的后裔子孙中,还有用先祖官职称谓来为姓氏者,称马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五、出自战国时期秦国官吏圉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圉人,全称为马圉人,为秦国所设置的一种官称,专职掌管饲养、训练马匹,并负责教导骑兵如何骑驭马匹。在典籍《周礼·地官·圉人》中记载:“圉人,掌刍牧,以役圉师。” 在马圉人的后裔子孙中,用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马氏,世代相传至今,也可以说是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六、出自两周至秦、汉时期官吏司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司马,传说是由远古五帝之一的少昊氏所设置的官称,商王朝时期的马正之官职,在西周时期发展改良为司马,全称为“夏官司马”,俗称“大司马”,为王朝重臣六卿之一,主管王朝对外的诸多军事事务。在典籍《周礼·夏官·大司马》中记载:“司马,谓总武事也。” 在司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马氏者,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10、源于改姓,出自汉朝大司徒马矢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改姓为氏。汉朝有个大司徒叫马宫,他本为复姓马矢氏,后马宫以仕学名扬,遂省文去“马矢”中的“矢”而改单姓马氏,其后裔子孙世代相传至今。
11、源于河南省许昌县小召乡双楼马村。出自三国时期,现该村个别马姓迁移至港澳台等地区,有马姓子孙据台湾地区政府高官,统治台湾政府数年,为台湾和平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3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一千八百四十六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15%左右。
汉族马姓最初发祥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河北省邯郸市一带。在战国末期,马姓子孙就已有一些迁居陕西省关中,在此后的时期内,马姓不断得以发展,并且有许多成为当朝高官。家族逐渐得以兴旺,并且最终使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茂陵)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在西汉时,马姓中又增添了由马矢姓改姓马而来的一支,也逐渐得到壮大。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姓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同时汉代时期,马姓宗族大举西迁到西北地区,后来再度东迁到黄淮地区。唐朝末年,王潮、王审知入闽,有河南马姓人随同前住,在福 建安家落户,后发展成为大族。许州鄢陵(今属河南省)人马殷从军作战,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被封为王,建立楚国,包括现今湖 南全省,广西大部及广东、贵州部分地区,从而使马姓在广大的地区内得到巨大发展,分布于各地。宋代以后,闽、粤地区马姓逐渐增多,到了明代,马姓族人得以进一步发展。至清代后期,马姓开始有些移居于台湾省,进而又远徙外国。当今,马姓为中 国第十四位大姓,并且主要生活在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马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3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是全国回族十三大姓之一。
扶风郡:汉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时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隋唐扶风郡即岐州。
京兆郡:今陕西省西安。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魏改建京尹郡,“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金元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民国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国民党政府成立时废。
临安郡:今属浙江省杭州市。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
西河郡:古代所指不一。春秋卫西境沿黄河,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取秦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汉有西河郡,有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魏时,北
部为羌胡所得,仅有晋西,治兹氏,即今山西省汾阳。唐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广陵郡:秦置广陵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隋改江阳,治今扬州。南唐恢复广陵原名。宋熙宁五年(1072年)并入江都。
华阴郡:古代县名。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汉代时置华阴县(因在华山之北故名华阴)。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华州。故城在陕西省华阴县东南。
正平郡:即今山西省新绛。春秋属晋,战国属魏,汉为临汾县地,北魏置正平郡兼置东雍州。北周武成二年改为绛州。隋开皇三年州治从玉壁迁置今县址,后改称绛郡,附郭正平县。唐代改郡为州。明洪武初处正平县废入绛州。民国初改称新绛县,今因之。
铜柱堂:汉伏波将军马援征阯,胜利后,在交阯立铜柱表功。到了唐朝,马援的后裔马总做安南都护,在原汉立铜柱的地方又立了两根铜柱,铸上了唐朝的威、德,说明自己是伏波将军的后裔。到了五代时马希范也立了铜柱。
绛纱堂:汉校书郎中马融,才高博洽,为世之通儒。弟子常千余人。他在教室里设绛纱帐,前授生徒,后设女乐。弟子都专心听讲,没有人顾盼女乐。
此外,马姓的主要堂号有:扶风堂、驷德堂、回升堂、孝后堂、睇眩堂、唏眩堂、宝善堂、体仁堂、志诚堂、聚未堂、忠孝堂、树德堂、裕本堂、诚忍堂、刻鹄堂、善述堂、书诚堂、敦远堂、存德堂、文英堂、监兹堂、公明堂、衍庆堂、乐真堂、敦悦堂、静业堂、藏拙堂、青云堂、绛帐堂、伏波堂等。
马氏宗祠
对联 | 作者 |
夫人卖饼;贤后含饴。 | 佚名 |
龙虎出谷;鸾凤冲霄。 |
佚名 |
白眉继烈;青海重光。 |
佚名 |
白眉继烈;绛帐授徒。 |
佚名 |
绛帐设教;铜柱立功。 |
佚名 |
追赠学士;御封真人。 |
佚名 |
四家待诏;三代推官。 |
佚名 |
铜柱世泽;绛帐家声。 |
佚名 |
云台列像;铜柱标功。 |
佚名 |
宜城五兄弟;元曲四大家。 |
佚名 |
师皇乘龙去;伏波裹尸还。 |
佚名 |
金樽宜醉酒;绛帐自生春。 |
佚名 |
少女素雄才辩;仙姑雅号清浮。 |
佚名 |
远浦帆归曲致远;长春留引经季长。 |
佚名 |
骨气乃有老松格;神妙直到秋毫颠。 |
马曰璐 |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
马寅初 |
具王佐才,筑砦钓渭;步隐沦躅,授业著书。 |
佚名 |
乌威圣德,万古流芳英烈将;玉面神光,千秋垂泽崇仁军。 |
佚名 |
设绛帐以授生徒,白眉继烈;铸铜标而载功绩,青海重光。 |
佚名 |
铜柱今犹未倒,愿吾宗后裔继承,再镇边疆传祖迹;绛帷长可宏开,喜尔辈生徒环立,重披古典讲儒经。 |
马季常 |
族谱名称 | 编者 | 编纂时间与方式 | 藏地 |
【满族】马佳部马氏族谱四卷 | (清)马延喜 |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 | 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省沈阳市满族文化研究会 |
【待考】马氏宗谱 |
|
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 | 上海市图书馆 |
【待考】远阳马氏家谱 |
|
木刻活字印本六册 | 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
【待考】马氏家谱 |
|
清朝年间一本堂木刻活字印本 | 上海市图书馆 |
【繁阳】马氏宗谱十九卷 | (民国)马骥如 | 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 | 安徽省宣城市档案馆 |
【浙江会稽】马氏分支宗谱十卷 | (民国)马伯声 |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诚忍堂木刻活字印本 | 上海市图书馆 |
【浙江鄞县】鄞东盛垫桥马氏宗谱四卷 | (民国)石绍祺 |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存德堂木刻活字印本 | 上海市图书馆 |
【浙江鄞县】四明马氏县东派支谱两卷 | (清)马辰陔 | 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纯德堂木刻活字印本 | 上海市图书馆 |
【浙江】海宁朱马氏家乘八卷 | (清)朱惟阳 | 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惇远堂刻,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增补印本 | 上海市图书馆 |
【辽宁】马佳氏三修族谱四卷图一卷 | (民国)马延喜 |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京华印刷局排印本 |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
【山西介休】张兰镇马氏族谱 | (清)马书奎 | 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木刻活字印本 |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山西省介休县张兰镇 |
【辽宁本溪】马氏谱单一卷 |
|
|
辽宁省本溪市偏岭满族乡小夹河 |
【河北】 马氏族谱 | (清)马毓椿、马斡臣等 | 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木刻活字印本 |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
【河北青县】 崇伦堂马氏八修宗谱二十三卷 | (民国)马步瀛 | 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铅印本二十四册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
【河北】河北东光马氏家乘 | (民国)马春晟、马春垌等十 | 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 |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 |
【河北】东光马氏家乘附补遗 | (清)马鑅 |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睇眩堂木刻活字印本 |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 |
【河北】东光马氏家族乘附补遗 | (清)马德潜 |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睇眩堂木刻活字印本 | 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
【河北】大城马谱一幅 | (清)马日兴 | 木刻活字印本 | 河北省青县崇仙镇野儿屯 |
【河北廊坊】东安马氏家谱稿 | (清)马钟诱 | 木刻活字印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河北廊坊】安次得胜口马氏家谱稿 | (清)马钟诱 | 味古堂木刻活字印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河北廊坊】安次得胜口马氏家谱 | (民国)马钟诱 |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铅印本 | 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
【河北丰润】河北丰润马氏家谱 | (民国)马怀义 |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铅印本 | 中国国家图书馆 |
【莆田】马氏族谱 | (民国)马俊光 | 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木刻活字印本 | 上海市图书馆 |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马姓历代名人371名,占总名人数的0.82%,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九位;马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66%,排在第三十七位;马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75%,排在第二十五位;马姓的著名美术 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83%,排在第二十六位。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和东北三省的马姓,以先祖赵奢的辉煌事迹开始,在我国历史上不断有名人出现。
历史人物
马援
马援
(前14—49)东汉名将,汉族,字文渊。建武17年任伏波将军,封新息侯,后在进击武陵“五溪蛮”时,病死军中。
马融:东汉右扶风茂陵人,著名哲学家。
马良:东汉文士,学问好,才气又高,文章动人。马良还有四个弟弟,也是当时的才子,他们兄弟五个中马良最才高,他眉毛花白,人们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汉末凉州(今甘肃武威)军阀、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马岱: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生卒不详。三国时期蜀汉武将,蜀汉名将马超的从弟。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
马周:大唐贞观朝宰相,博州茌平(今山东省茌平县茌平镇马庄)人。
马化龙:清朝回族穆斯林人事变主要领导人。
马依泽(921~1005),号渔叟,西域鲁穆国人,是一位通天文精历算的伊斯兰星历学家。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应诏入华。入华以后,即协助王处纳在962年至963 年间编制《应天历》 ,后封爵世袭司天
监。
马钰:宋代进士。传说,大定年间他遇重阳子王嘉,授以道术,与妻孙氏同时出家,孙先仙去。钰后游莱阳,入仙宫羽化,赐号丹阳顺化真人。
马远:祖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附近)人,南宋时著名画家。擅画山水。初师李唐,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构图别具一格,有“马一角”之称。与夏圭、李唐、刘松年合称“南宋四家”。与夏圭并称“马夏”。
马琬: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元末明初画家,曾官至抚州巡府。擅画山水,兼工书法,能诗。
马注:云南保山人,明末清初伊斯兰学者,回族,对佛学和伊斯兰教义颇有研究,著有《臣权》、《樗樵》、《清真指南》。
马欢: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航海家,曾多次参加郑和的下西洋航行,任翻译,著有《瀛涯胜览》。
马荃:清女画家,字江香,江苏省常熟人,马逸妹,龚克和妻。
马皇后:马援之女(39-79),明帝的皇后。
马致远: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马皇后:秀英(1332-1382),朱元璋妻,汉族,朱称帝时封后,生于宿州市北70里闵子乡新丰里
马愉(1395~1447),字性和,号澹轩,明朝官吏,山东省临朐县朱位村人。
马世龙,明末将领。(1594~1634) 字苍渊。宁夏卫(今宁夏银川)人。
近现代人物
马寅初:浙江嵊县人,汉族,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历任几大名校校长,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兼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马寅初像
马建忠:江苏丹徒县人,清末语言学家,曾赴国外留学,精通多国语言,著有《马氏文通》,为********部较全面系统的语法著作。
马叙伦:浙江省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早年曾任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后参加革命,历任人大常委,政协、民盟副主席,民促主席等。
马君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学者、诗人。原名道凝,改名和,号君武。桂林人。幼苦学,及长入广西体用学堂。
马连良:当代京剧演员,工老生。字温如(1901-1966 ),北京人,回族。
马三立(1914----2003),北京人,原名马桂福。中国共产党员。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马仲英,民国期间西北军阀,回族,原名马步英,发动河湟事变,马永琳等参加河湟事变。
马占鳌的后人马廷勷,西北军阀
马海宴家族,他的后人马步芳、马步青,西北军阀
马千龄家族,西北军阀。马千龄家族的后人们就是马鸿宾、马鸿逵
马鸿逵,字少云,1892生于甘肃河州(今临夏),回 族。国民党军西北军高级将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兰州陆军学校毕业。马安国、马虎山等人西北军阀之一。
马鸿宾(1884-1960),回 族,字子寅,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
马步芳 ,男,回族,甘肃河州(今临夏市)人。民国时西北军阀,经任青海省保安处处长,青海省政府代主席等职。
马步青,男,回族,甘肃省临夏(今自治州)积石山县(今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别藏乡人。马步芳之兄。
马本斋(1901~1944),原名马守清,经名尤素夫·马本斋,回族,河北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
马本斋
马占山(1885年11月30日—1950年11月29日),抗日英雄,字秀芳,汉族,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祖籍河北省丰润县。人们称赞他“为国家保疆土,为民族争光荣”,是当代的“爱国军人”和“民族英雄”。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马识途(1915—),著名作家,原四川省文联主席,原名马千木。
马超群,男,河北 抚宁人 。河北巨贪 ,弟弟马重群,父亲马秉忠。
马可:当代作曲家,音乐学家。徐州人 。生于1918年6月27日,1976年7月27日卒于北京。
马英九,汉族,台湾地区领导人 ,祖籍湖南 衡山县,1950年7月13日出生于香港,1952年随家人移居台湾。1967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72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赴美留学,获美国纽约大学法学硕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008年3月22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举行了投票。中国国民党籍候选人马英九获胜。
现代人物
马明哲,吉林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南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学博士。
马蔚华,男,1949年6月出生于辽宁锦州,现任招商银行董事、行长。 2004年,著名的英国《银行家》杂志将他列为全球银行界“2004年度希望之星”。2009年和2010年“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上他两度赢得“年度银行家”殊荣。2011中国证券金紫荆奖评选中荣获“金紫荆奖”十个奖项中最重要的大奖——“最具影响力领袖奖”。2012年被中国企业家杂志评为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
马云,汉族,1964年10月15日出生,浙嵊州 人。英文名Jack,第一次高考落榜后马云就参加了工作,后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外语外贸专业的专科,中国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之一,现代浙商代表人物之一。现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马化腾,男,1971年10月29日生于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之一,现担任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马珏雯,当代博物学家,生于1928年,祖籍江苏扬州,幼年移居上海,就读于晏摩士女中(现北郊中学),后毕业于交通大学,抗战时期并入西南联大。
马季,原名马树槐,祖籍天津市宝坻县黄庄村,1934年8月2日,出生于北京,中国新相声的代表人物,著名相声大师,表演艺术家。
马颖昆,男,河北内邱人。1988年出生,现国内某大型设计院担任暖通总设计师。
马栓,男,湖北随州人,1988年出生,湖北站长圈个人站长、百度爱好者、互联网行业从业者,现就职于华中师范大学出国留学中心担任市场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