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台湾土著、瑶、东乡、彝、布朗、白、蒙古、回、土家、保安、黎、壮、羌、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当代周姓的人口已达2500多万,为全国第九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0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江苏、湖北,江西五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34%。湖南居住了周姓总人口的10%,为周姓第一大省。
周姓人群的Y染色体单倍型(父系来源)已测出五支:O3a2c1a-M117+型,03a1c-IMS JST002611+型,O2a1-M95+型,O1a1-P203.1+型,D-YAP型。
周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0型占34.7%,A型占29.4%,B型占27.4%,AB型占8.5%。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人口学》1991年第3期载,周姓占汉族人口1%以上,这就是说,现代周姓人口不少于1300万。根据最新研究资料,周姓在中国大陆地区占第9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2.1%。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占比例相对要高一些。
得姓始祖 周赧王姬延、周公姬旦
代表人物 周恩来、周瑜
一、源出于姬姓。周人的始祖农神姬稷本来居住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诗经.大雅》中的《生民》描述的就是姬后稷的诞生和开创农业建立家业的历史。后来到了古公姬亶父时代,因避西方族众的攻扰,古公率族人迁居到岐山脚下的周原地区(今陕西岐山县),建立了国家,因地处周原,故称周国,古公称周太王。周姓的主要来源为周王朝最后一任国王周赧王姬延的后裔改姓和周公姬旦的后裔改姓,其他支派的周姓源自外族的改姓。
周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从周姓发源的。相传周人的祖先后稷本来居住在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夏末时公刘又迁往幽地居住。商朝后期,游牧民族戎和狄族不断侵袭周人,使得从事农业为生的周人无法安居。这时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了坚固的城墙,从此称周族。古公的曾孙周武王建立周朝,立国约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庶人,迁到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百姓谓赧王是周家后代,称为周氏,史称正宗。春秋时,周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在周朝执政,他企图杀死周庄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泄被杀,他的后代也称周氏;据史籍《河图运录法》记载,远古黄帝王朝姬轩辕氏执政时期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王朝时期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也是出自姬姓,他们的后裔子孙都以先祖名字中的“周”为姓氏,世代相传,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改姓周的姓氏有北魏时鲜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区贺鲁氏、北周普屯氏等。此外唐代避唐玄宗名讳,姬姓朝臣也改姓周,五代时后梁赐汭姓周。
该支周氏族人在古代分散于汝南(今河南驻马店)、庐江(今安徽合肥)、浔阳(今江西浔阳)、陈留(今河南开封)、沛国(今江苏沛县)、泰山(今山东泰安)、河南(今河南洛阳)等地。
二、出自周平王姬宜臼的后裔,属于以王朝名称为氏。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后建立西周王朝。到了周幽王姬宫湦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杀周幽王后,西周灭亡。西周灭后,周平王姬宜臼继位迁都洛阳史称东周,经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东周王朝在周郝王姬延五十九年(秦昭襄王赢则四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为秦昭襄王所灭,共历三十四王,八百六十六年。周平王姬宜臼有一个儿子叫周烈,受封汝坟侯。到了他十九世孙周邕时,秦昭襄王灭了周王朝,从此周姓失去侯位,但后代子孙依然还在,遂多以故朝名称为姓氏,称周氏。
到了大汉王朝建立,这些故王族又重新恢复了周氏的侯位,汉高祖刘邦将周邕的孙子周仁重新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从此迁籍安城(今河南汝南王岗镇)。从此周氏作为汝南望族,经汉、魏、晋、隋、唐,历时千载,英才辈出,青史不绝。
三、出自唐朝唐玄宗执政时期姬姓族人,属于以避讳改姓为氏。 唐朝先天、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2~756年),当时长安中所有姬姓族人由于要避唐玄宗李隆基的名字之音讳,即“姬”与“基”音同,均改为周氏。后,有部分该支周氏族人改回姬姓,但大部分族人皆沿称周氏至今。
四、唐朝时期,周国的一些后孙们移民于新罗。大体分为尚州,草溪,咸安,长兴,森溪。这个资料来自于韩国的历史记载。
外族改姓
一、鲜卑族:
①复姓贺鲁氏,后改为周氏。
②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孝文帝迁都洛都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魏献帝的次兄普乃氏改为周氏。后代有隋朝著名将领周摇。(《魏书》有载)
二、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周成氏,以地为氏,满语为Joceng Hala,世居周齐理(今吉林叶赫河流域张城东部),所冠汉姓即为周氏。
⑵.满族周延氏,满语为Joyan Hala,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后多冠汉姓为周氏、常氏等。
⑶.满族周佳氏,亦称宗佳氏,满语为Jo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逐渐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辉和(今黑龙江上游或嫩江一带),后多冠汉姓为周氏、钟氏。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高山族、瑶族、东乡族、彝族、布朗族、白族、土家族、保安族、黎族、壮族、羌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周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周氏,世代相传至今。
三、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因改姓、赐姓而姓成的,还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
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发展。从东汉末年到晋代,都有中原周氏南迁的记载。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从清朝康乾年间始,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周姓除上述来源外,还来自少数民族的汉姓。北魏时,鲜卑族普屯氏、贺鲁氏、晋乃氏,汉姓均改为周氏;此外,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金时,女真族傲国氏汉姓为周氏;元时,蒙古族喜同、术忽等姓,汉姓也改为周姓;清时,满族八旗周延氏汉姓简为周氏。
四、源于芈姓,出自南北朝时期陈国将领项猛奴,属于以冒改姓为氏。项猛奴幼年时曾被周荟抚养,而随义父改姓周氏,改名为文育。周文育为陈霸先开创南朝陈国建有大功勋。后裔皆以先祖之冒姓为姓氏,称周氏,世代相传至今。
五、源于百濮族,出自唐朝时期少数民族暨佐时氏,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准制赐改为汉姓周氏,世代相传至今。
六、源于已姓,出自元朝苏氏族人,属于以避讳改姓为氏。元朝末年,苏益的六世孙居住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全部财产被没入官家,族人还累受元朝官军的围剿,各自逃难,其侄苏可安因此改姓周氏。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逐渐繁衍,并迁入今台湾省新竹县。
周迁徙
周朝时期的迁徙
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周初,大规模分封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广布于黄河中下游及江淮地区。周姓由西向东迁徙繁衍,与周王朝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了大举的繁衍,一度成为巨族。
周姓迁徙
战国秦汉时期的迁徙
周姓主要繁衍播迁于我国北方的广大地区,且以河南、陕西为两大中心。战国秦汉时期,秦灭六国时对各国贵族的迁徙,以及秦末战乱,为周姓的发展、扩散提供了条件。秦代的郡县制、汉代的郡国制,又使周姓有了形成郡望的机会。这一时期,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沛国周氏。两汉时期 ,河南、山东一带,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地区。从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到隋朝大业五年(609年),600年间,河南人口约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
周的迁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迁徙
魏晋南北朝之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两晋时期,汝南安成周氏周浚一门三封,此后出现了周浚。周颤,周嵩。周馥等著名人物。
隋唐至宋时期的迁徙
隋唐前后,周姓又有大规模发展,唐末五代连续几十年的军阀混乱,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这几次大战逼使河南、山东一带的中原周姓大量南迁,主要迁往福建、浙江、广东。唐宋战乱,中原周姓南迁闽浙粤。
入闽
汉朝汉朝周姓入闽肇基始祖。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诏令中州簪缨(指官宦之家)十八姓入闽,中有周公宫(官虎贲校尉、中郎将、徐州伯)奉诏从河南光州入闽,居福州南台,为凰山周姓始祖,其后裔播迁凰山(今长乐文岭镇凤庄)、金峰凤港等村、福州琅岐、闽侯、鼓山上岐、马尾、连江、霞浦、莆田岩头及江苏南京、江西金溪、浙江乌程海南儋州等地,并在长乐、闽侯、霞浦、莆田形成望族,其后裔形成著名的周公宫世系,堂号“敦本”。宋太宗年间(976—995),周建隆从福州郎官巷迁长乐十七者湖东里支系,其始迁祖是周垦,于宋绍定年间卜迁长乐廿三都腾云境凤山之麓,即今文岭镇凤庄村。
唐总章二年(669年),府兵校尉周广德,随陈政陈元光父子从河南光州固始入闽开漳,为周姓漳州肇基祖。周广德裔孙周匡业、周匡物兄弟三人(长佚名),居天城山石斗岭三条坑山麓(今双第华侨农场寨仔管理区)。周匡物,字几本,唐元和十一年(816年)登进士,是漳州历史上第一个开科进士,官高州刺史,其一子周汉杰亦中进士。兄周匡业,字德修,唐贞元八年(792年)以举明经,贞元十一年乙亥(公元795年)登进士,官鄱阳县令。周匡物生三子,分别居榜山,浒水港尾和厦门海沧金沙衙内四社周。公有后裔徙居龙岩,于宋治平年间(1064—1067)周纯(字潜文)回居龙溪十二、十三都芦狄社。后迁移于漳州东南,分榜山、浒水、金沙三支脉,分衍于漳州的云霄、平和、芗城、诏安、漳浦等县区和广东省潮州、澄海,迁徙到台湾、香港和印尼、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唐朝末年,军阀混战,河南光州固始县周姓(固始县周姓开族始祖周郡中)迁徙福建达到高潮。这些移民系集团性迁徙。福州、宁德周氏入闽肇基始祖唐广明元年(880)周举元,字及三(约841—936年间),唐末授太师,他携子孙离故乡(河南光州固始县阴德乡魏侯里),随王潮、王审知等南下,取漳、泉、厦、汀、邵五州,唐景福元年(892)入福州,与长子周庾(节度使)、三子(奉议大夫)于此定居,为入闽到福州、宁德周氏一世始祖。其子分居福州、宁德、古田、罗源、建宁、怀安、广州、南平、温州、永泰、连江、安庆、洛阳、河南光州等地。其孙周导,字宗政(宋乾德五年廷授中书右相、金紫光禄大夫)于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32)隐居宁德县的白鹤盐场,五代后晋开运三年(946)迁居宁德县西乡兰桥(今蕉城区洋中镇莲桥)为宁德周氏肇基始祖(入闽三世),其后裔又播迁洋中镇洋中街、北洋村、陈家洞、芹板头、六都村、浙江平阳、浦城、周宁、古田、屏南、福安、霞浦、福鼎、寿宁、政和等地。堂号“汝南”。唐末,随闽王入闽的还有河南光州固始县魏陵乡祥符里铁井栏的周维岳,又名周颐,字宗雅,号梅林(翰林学士,宣慰使、光禄大夫),于光启三年(887)携眷入闽追随闽王,先居当时泉州的仙游东乡折桂里,后于景福二年(893)进驻福州、居东街石井巷。其后裔支系分布福州下渡藤、山上街;闽侯青口、南屿、南通;长乐、连江、平潭、福清、莆田、泉州、永春桃溪、德化、安溪、惠安、同安、南安、永泰、大田及浙江温州、瑞安等地。堂号“爱莲”。泉州周氏入闽肇基始祖唐末,河南光州人原名苏益随闽王入闽,先居泉州,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其后裔苏卓周避居安溪县卓源乡,改姓周氏,以苏氏郡号“武功”为号,称武功周氏。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4),周德琰为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县令,生三子,三子随父居固始县。唐昭宗乾宁四年(896年),六镇藩镇叛乱,周德琰次子周枢,与游、刘、翁、范等姓人闽,选择福建建瓯县(1913年建安、瓯方二县合并设置)的马伏为世居地,称为“马伏周家”。周枢随父宦居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昭宗乾宁四年人闽,居住马伏,为入闽之始祖。周枢的后裔周枯,于北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迁居福建崇安县的仙店,周枯为仙店支派的一世祖。周枢弟弟周椿,字仲延,居福州马江里、楠树桥头。龙岩建宁周姓祖先 先世自河南汝南迁居建宁石壁乡,至周宗贵时迁居永定,生十一子,分居晋江、广东大埔、饶平等地。
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宋高宗南渡长江,河南固始县周姓随宋南渡,迁至闽汀宁化(今福建省宁化县,古代宁化县属汀州),犹长于宁化。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这支由河南迁人福建宁化县的周姓,继续南迁入今广东梅州市梅县区。
北宋灭亡时,山东、河南一带的周姓,大批随宋高宗南渡长江,定居浙江。
周密祖籍山东济南,曾祖周秘,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金兵攻陷汴京后,周秘跟随宋高宗南渡长江,迁居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南宋初年,北方士大夫流落江南者以此地为多,宋高宗允许他们占据寺院。曾祖周秘先后居湖州的铁观音寺、天圣寺。祖父周珌,青少年时也在湖州铁观音寺、天圣寺客居近20年。
这支周氏的祖先是河南人,流布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祥符,即今河南开封(宋代置祥符县,明代并开封县入祥符县,1913年又改祥符县为开封县)。祥符周氏十三世周靖,北宋末年在汴京中进士,为太学博士。建炎元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周靖护从宋高宗南渡长江,侨居浙江杭州,所以周靖为河南祥符周氏南徙浙江的始祖。第二阶段在诸暨。周靖由杭州迁居浙江诸暨县的紫岩山,村里名叫盛厚,在诸暨县城西北六十多华里处。第三阶段在绍兴,周靖七世孙周澳,号楮斋,担任元朝地方官府的掌管文书的官员,入赘山阴俞姓人家为馆甥(女婿),于是占籍山阴(秦置县名,唐代并置会稽、山阴二县,1912年二县合设绍兴县)。山阴(绍兴)之有周氏,实自楮斋公(周澳)始,周澳是周氏迁绍兴的始祖。绍兴十一年(1141年),周靖由杭州迁居诸暨县西北的紫岩山,以后他的子孙又分别迁居诸暨县的南门江、大五指、清平、丰江、溏头、新州、梅山;山阴县(今绍兴)的塘下、周桥、瓜田、张川、前梅;萧山的周家湖、来苏。浙江诸暨、萧山、绍兴一带的周氏,追根溯源,是北宋末、南宋初从河南开封一带南徙的。
入粤
北宋末年与南宋末年从中原南徙广东。
新会县桥亭房周氏,始祖周海门,原河南汴(汴京,开封)人,宋南渡后居广东南雄珠玑巷,后乃居新会桥亭。又,新会县沙富房周氏,一世祖周监,字天枯,原籍河南许州长葛县,遭元乱,千里间关,扈宋少帝至粤之冈州崖山。
广东新会县这二房周氏,原籍均在河南,分别是南宋初年随宋高宗南渡与南宋末年随宋少帝南徙的。
今广东梅州市梅县区周氏大始祖周仁德,原籍河南固始县,随宋高宗南渡,迁居福建宁化县。南宋末元初,其裔孙“由闽迁粤”,迁居广东长东县(今五华县,在广东东部,梅江上游),至七世祖周瑄,始迁今梅州。周碹是梅州始迁祖,又是由闽迁粤的七世祖,所以至今广东梅州市梅县区周姓称他为“始祖七位公”。
宋末元初时期的迁徙
周彦升,南宋理宗时由江西吉水县迁居衡阳南乡矮岭,派衍三房。长木甫公裔居衡阳木口、衡南石笋;次林甫公裔居衡南蓝江桥(蓝江周氏)、祁阳大营驿、邵阳东观桥;三森甫公裔居祁阳马江埠、贵州毕节。
元明清时期的迁徙
元末明初,江西吉水县周彦升移民至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阳地区。石碑周氏初祖炳四公,兄世常,生江右(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于元明间徙居湖南宝庆邵东之石碑。湖州周氏,一世祖周志亮,元末明初“奉旨屯垦湘潭,后卜居湘潭”。周志亮次子周肇翔,洪武年间“迁屯益阳”,于是“隶籍益阳”。清初江西移民湖南的第二次高潮中,湖南衡山始祖,是由江西永新县厚田迁来。
明朝时期的迁徙
明朝时由江西南昌府南昌县杏仁村迁出湖广荆州(今湖北荆州监利一带),始迁祖宗儒公乃敦颐公之后。据谱记载:当时由宗儒公之孙--开英,开才兄弟二人,一任桃源知县,一任**镇总兵。弟兄二人商议言道‘在外领兵打仗时,到过湖广荆州。那里民风淳朴,土地富饶。特别适宜安家’。于是携家人一并迁往湖北荆州章华台【今章华寺附近】。后又迁监利周老,再迁现址【白湖岺】--监利龚场五一渔场。
明清以来,周姓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
移居台湾
周姓在台湾主要集中在台南、台北两地。
周姓大多是祖上由北方南迁福建和广东,再由福建、广东移居台湾的。
清康熙到乾隆年间,有泉州人周延群乘船东渡,入垦台北县石碇乡;泉州人周炎移居台北县景美镇开垦奠基。清嘉庆年间,富阳(今属浙江省)人周凯曾任台湾道台,后死于任上。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除赔偿日本巨额款项外,还把台湾省割让给日本。
日本在台湾省进行了50年的殖民统治,强迫当地居民接受奴化教育,改为日本姓。台湾周姓曾被迫改姓武冈、武光、吉田、吉本、吉冈等日本姓。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国民党台湾省政府明令废除日本姓。曾被迫改为日本姓的原周姓人士恢复周姓。台湾土著中曾使用日本秋野姓的这部分人,奉令废日本姓时,选用了汉姓周,使台湾周姓人数和分布范围上都有所扩大。
迁往海外
大陆周姓移居海外,始于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周姓旅居海外的地方,主要是中南半岛与南洋一带;海外周姓侨胞,主要来自大陆的福建、广东(包括现今的海南省)两省。海外周姓华人来自广东省的潮州、汕头地区的,占较大比例。
1.广东省揭阳县的伯劳浦乡周氏。明朝洪武初年,其始祖周朴叟,人称周伯,由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迁来广东揭阳县。他在埔上开荒,又引清泉上埔,人们于是将“埔”字去土添水,改为“浦”字,将“伯劳浦”作地名。伯劳浦乡往海外谋生的人较多。泰国首都曼谷有旅泰揭阳县伯劳浦家族会,此外还旅居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2.福建周姓移居南洋。清末福建周姓之移居南洋,先后梯航南来,开拓新天地。其彰明较著的创始人有:周英美之开埠文德甲,周公南之经营巫罗加什,周公秀之垦殖麻坡浮林望,周卿昌、周卿安之贸迁于新加坡及马六甲,周孙品、周孙华之往来各地沟通侨信等。
周姓的郡望有19个之多,汝南、庐江、寻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淮南、永安、河间、临汝、华阴、河东、清河、江陵、长安、昭州、武功。周姓的堂号也很多,除了与郡望同名外,还有爱莲、细柳、笃祜等堂号,普遍使用的堂号为细柳堂。
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第十八代裔孙周邕。
沛国郡:汉高帝将泗水郡改为沛郡,东汉时改为沛国。治所相县,在今安徽省濉溪县。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陈留郡:秦始皇置陈留县,汉代改置陈留郡。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地区。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
浔阳郡:西晋永兴元年置浔阳郡,治所在今江西省浔阳。唐时,改九江郡为江洲,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河阳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江洲。
临川郡:三国时吴国置。在今天江西省南城县及抚州市一带。
庐江郡;秦代的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在今天安徽省长江以北庐江一带。
泰山郡:西汉置,治所在今天山东省泰安县东南。
淮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
永安郡: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省光山县西)。
河间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东南)。
临汝郡:治所在梁县(今河南省临汝)。
华阴郡: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省华县)。
河东郡:秦初置。治所在安邑(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清河郡:汉高帝置。治所在清阳(相当于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江陵郡:汉代设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朝齐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在今湖北省江陵及川东一带)。
长安郡:唐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一带。
河南郡:汉高帝置。治所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一带。
昭州郡:治所在今广西平乐西。
武功郡:战国时期孝公置。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以东。
堂号
细柳堂:源于周亚夫。
爱莲堂:源于周敦颐。
八士堂: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迁移至曹县西北45里周菜园(今属定陶县)。字辈为:枝兴衍崇绪, 隆茂庆传长;广生忠厚嗣(士),永远元正方 ;至德开宏运,达孝毓福祥 ;礼教培家训,信义作宝章(保障)。
炳士为家广;花开日占红——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功高细柳;泽普爱莲。——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文帝称其为“真将军”。下联典出北宋·周敦颐,著《爱莲说》。
濂溪世德;细柳家声。——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下联典指汉·周亚夫。
岐阳启姓;绛邑封侯。——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族领袖古公亶父率族人东迁岐阳。下联典指汉·周勃,辅佐刘邦建立西汉,后封绛侯。
岐阳启姓;濂水分源。——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氏来历。下联典指北宋·周敦颐。
奋身除害;决策破曹。——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晋·周处与周蛟、周虎合称“三害”,后毅然改过,斩蛟射虎,卒为善士。下联典指三国吴·周瑜独排众议,劝吴主孙权决策破曹。
素贞守节;太妊思齐。——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鲍琨琳之妻周素贞以节孝闻名于时,矢志抚养孤儿成才。《诗·大雅·思齐》篇,歌颂周文王之母太妊之德行。
爱莲世泽;细柳家声。——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周敦颐。下联典指汉·周亚夫。
系由丰水;脉接岐山。——佚名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龙潭镇周氏祖堂联
军容推细柳;理学尚濂溪。——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周亚夫,下联典出北宋·周敦颐,著《爱莲说》。
濂深涵雅量;溪广裕宏谋。——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新国乞力律周家祠联。
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鹕之先鸣。——鲁迅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用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周树人)集屈原《离骚》诗句。
汉室军容推细柳;宋朝理学尚濂溪。——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周亚夫。下联典指宋·周敦颐,学者尊称其为“濂溪先生”。
三军左祖安刘室;一炬东风逞将才。——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初周勃。下联典指三国吴·周瑜。
白练江帆浔阳景;桃溪芳草玉楼春。——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周德清。下联典指宋·周邦彦。
雪里寒梅香不冷;春初早韭味常甘。——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南朝齐国周颙,生活清贫淡泊,长年吃菜蔬而不喜肉食,文惠帝太子曾问他什么味道最美,他答道:“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大白菜)。”
宗传姬旦家声远;学绍濂溪道脉长。——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姓系出姬氏。下联典指宋·周敦颐。
旌赐素丝,谏议名高琐闼;风高细柳,将军声继蓝田。——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前句典指东汉·周举,后句典指西汉·周昌。下联前句典指西汉·周亚夫,后句典指三国吴·周鲂。
纬武经文,细柳营中令肃;风光霁月,爱莲池上名香。——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名将周亚夫,曾驻军细柳。下联典出宋·周敦颐,有《爱莲说》。
溪水长流,万派千支归一本;榜山高挂,云龙凤虎兆鳌头。——刘凤诰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本联采用江西省萍乡县上栗区周代宗祠联。联中“云龙”、“凤虎”均为当地山名。
武赠王公裔,裔固始分支淡水;功颂傅保终,终卓渊源移芦山。——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典用台湾省台北市周氏大宗祠联。全联典指本支周代的迁徙。上联“固始”,为今河南固始县;“谈水”,为旧县名,因谈水河得名,日本占据时改为台北。下联“芦山”,一在今山东省,一在今四川省。
顾曲有闲情,不碍破曹真事业;饮醇原雅量,偏嫌生亮并英雄。——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自三国吴·周瑜。
兴周八百年历代国祚,最长允称西伯;赐姓亿万载千秋理学,创作首重敦颐。——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新道拉什街南洋周家祠联。
呕心沥血干革命,殊勋盖世间,无法磨灭;鞠躬尽瘁为人民,英名满天下,有口皆碑。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联,典用赞颂周恩来联。
至1995年止,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所藏周姓家谱共计59部,其中有10部以上的为江苏、浙江、湖南三省。
河北曲阳银台周氏家乘不分卷,(清)周斯亿辑,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曲阳官廨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河北故城周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河北故城县档案馆。
山西代县周氏族谱六卷,(民国)周玳、周士志等创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上海嘉定周氏族谱不分卷,(清)周鼎调等修,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手写本两册。现被收藏在美国、台北影印《清代手写本百种汇刊》本、苏州大学图书馆。
上海周氏家世述不分卷,(清)周琢新、周宗璜等修,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受莲书屋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上海周氏族谱不分卷,(民国)周德麟纂修,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崇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
江苏常州蒋湾桥周氏续修宗谱十二卷,(清)周济棠复修,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爱莲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民国)周履云、周国梁等九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爱莲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江苏常州市图书馆(仅存五卷)、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州周氏宗谱十六卷,(民国)周生荣、周兆荣等十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爱莲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江苏常州临濠周氏宗谱十卷,(清)周等芳、周同毂纂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注:该谱周昌言始修于明崇祯皇帝十五年。
湖南武冈周氏七修族谱(修于1935年),系开派攸邑始祖周公定伍位下。现族谱保存于湖南省株洲市攸县菜花坪镇五里牌流河村周家祠堂。
据1993年11月19日《经济晚报》、1995年2月 13日《光明日报》载文统计,按占汉族总人口百分比多少计算,现代汉族的19个大姓,依次是、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等。这19个大姓加起来约占现代汉族人口的55.6%。周姓居第九位。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收录1840年至1988年9月逝世的周姓名人188人,其中8人以上的省份依次为:浙江31人、江苏(包括上海)26人、湖南24人、湖北18人、安徽15人、四川12人、广东(包括海南)8人,其他省份则在6人以下。
朝代 |
姓名 |
备注 |
西汉 |
周勃 |
沛(今江苏丰县)人,西汉开国武侯,被刘邦赐予列侯的爵位,时称:“绛侯”。 |
周亮工 | 明末清初文学家、篆刻家、收藏家。字元亮(今江苏南京)。崇祯十三年进士,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 | |
周亚夫 |
著名将军、军事家,汉族,沛(今江苏丰县)人。名将周勃次子。 |
|
周昌 | (今属江苏沛县)。秦时为泗水卒史。秦末农民战争中,随刘邦入关破秦,任御史大夫,封汾阴侯。 | |
三国 |
周瑜 |
吴国名将,安徽舒城人。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数十万大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
晋朝 |
周处 |
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南)人,是一位改恶从善的典型人物,官至御史中丞 |
唐朝 |
周兴 |
雍州长安(今西安)人,武则天时酷吏,官至秋官侍郎、尚书左丞。 |
明朝 |
周忱 |
吉水(今江西省吉水)人,大臣,官至工部尚书。 |
|
周氏子 |
吴郡人,家于昆山县。元和中,以明经上第。调选,得尉昆山。既之官,未至邑数十里,舍于逆旅中。 |
五代 |
周文矩 |
句容(今属江苏省)人,南唐画家,擅长于人物画,尤以仕女为最,题材多取自宫廷生活。 |
唐代 |
周昉 |
京兆(今西安)人,著名的画家,擅长于肖像、佛像画。画风“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 |
宋 |
周越 |
字子发,起弟。官主客郎中。草书精熟,博学有法度,而真行不及 |
北宋 |
周敦颐 |
著名哲学家,湖南道县人。根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开创人。 |
元代 |
周德清 |
著名音韵学家,江西高安人。著有《中原音韵》,为北音韵书的创始人 |
明末 |
周培公 |
湖北荆门掇刀区麻城镇官堰村人,康熙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曾平定察哈尔和吴三桂叛乱。 |
北宋 |
周邦彦 |
著名词人,浙江杭州人。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
南宋 | 周必大 | 政治家、文学家,南宋名相。庐陵(今吉安)人。“周必大刻本”被历代名家奉为私家刻书的典范。 |
清代 | 周逢时 | 乾隆十年(1745)乙丑科武进士。 |
近现代 | 周树人 | 绍兴人,笔名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被誉为“民族魂”。著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 |
|
周作人 | 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
|
周恩来 | 祖籍绍兴,生于淮安,共产党创建人之一及核心领导成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及外交家,中国特色外交的奠基人。 |
|
周绪德 | 四川永川人,著名细菌学专家。周敦颐的后裔。编有《细菌学实验教程》等。 |
|
周石卿 | 安溪县虎邱镇竹园村人。事迹被载入《当代名老中医》、《中国医学家荟萃》。 |
|
周璇 | 著名影星、歌星,演唱的《天涯歌女》、《何日君再来》、《夜上海》等歌曲,被翻唱多次,至今流传 |
|
周培源 | 江苏宜兴人,192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和最高荣誉奖。中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
|
周兴江 | 江苏淮阴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现担任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4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奖。 |
|
周光召 | 湖南长沙人。著名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 |
|
周国平 | 中国上海人氏,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哲学家、作家,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 |
|
周汝昌 |
中国天津人氏。中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作家、书法家。是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创立曹学,脂学,探佚学三大分支。其红学代表作《红楼梦新证.》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 |
|
周馥 | 字玉山,号兰溪,安徽建德(今池州市东至县)人。创办********所武备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助开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和安徽公学,有功于教育。 |
|
周学熙 |
字缉之,号止庵,安徽建德人,其父周馥。清末民初著名爱国实业家、政治家。山东大学首任校长。创办北洋工艺学堂(今河北工业大学)兼任校长。 |
|
周煜 | 字曼巴,号紫金,安徽阜阳人,祖辈是徽商著名商人,随家族搬迁至皖北,少年博学多才,学时出国深造,致力于教育,医疗,慈善事业,被国人所知。 |
姓名 |
籍贯 |
出生日期 |
出生地 | 职业/成就等 |
周恩来 | 浙江绍兴 | 1898年3月5日 | 江苏淮安 | 中国国务院原总理兼外交部原部长 |
周永康 | 江苏无锡 | 1942年12月 |
|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 |
周铁农 | 辽宁辽阳 | 1938年11月 |
|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 |
周小川 | 江苏宜兴 | 1948年1月 |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
周强 | 湖北黄梅 | 1960年4月 |
|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首席大法官 |
周生贤 |
宁夏吴忠 | 1949年12月 |
|
高级经济师,环境保护部部长 |
周本顺 | 湖南溆浦 | 1953年2月 |
|
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
周济 | 上海 | 1946年8月26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原部长,中国工程院院长,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
周其凤 | 湖南长沙 | 1947年11月20日 |
|
曾任吉林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 |
姓名 |
出生年月 | 籍贯 | 备注 |
周勤之 | 1927年11月23日 | 浙江省上虞市人 | 资深院士,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家。 |
周济 |
1946年8月26日 | 上海市人 | 中国工程院院长,院士,机械工程专家。 |
周寿桓 | 1937年4月3日 |
出生四川成都 原籍北京朝阳区 |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专家。 |
周仲义 | 1935年8月 |
|
信息技术专家。 |
周立伟 | 1932年9月17日 |
出生上海市 原籍浙江诸暨人 |
资深院士,电子光学与夜视技术专家。 |
周光耀 | 1935.12.13 | 浙江省鄞县人 | 无机化工专家。 |
周克崧 | 1941年2月 | 湖南省长沙市人 | 材料表面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知名学者。 |
周廉 | 1940年3月 | 出生吉林舒兰县 | 超导和稀有金属材料专家。 |
周玉 | 1955年出生 | 黑龙江五常市人 |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 |
朝代 |
姓名 |
籍贯 |
备注 |
唐代 |
周表 | 瑞昌 | 字干济,仕河中府尹,开元年间殿试取第一,擢吏部侍郎、仁同平章事 |
周渭 |
淮阴 |
大历十四年(779)己未科进士第二,建中元年(780)武举第一.历任汝州襄城尉、长安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膳部员外郎、祠部郎中、守秘书少监致仕。 |
|
五代 |
周凤羽 |
颍川 | 前蜀御史中丞周庠之子,考中状元 |
宋代 |
周虎 |
临淮 |
宋宁宗庆元二年考中武状元。 |
周师锐 |
玉峰 |
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登武举进士第一名,敕为状元。 |
|
周师望 |
古田 |
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己丑科武举释褐(恩科)状元。 |
|
周坦 |
瑞安县 |
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戊戌科状元。 |
|
周梦雷 |
磐安县 |
宋淳化四年(1244)甲辰科武状元(该榜武状元有三种说法,一为项桂发,载于《平阳县志》,一为吕廷彦,出于《广信府志》,一为周梦雷据《东阳市志》今一并列,以供研究者考证)。 |
|
周震炎 |
太平当涂 |
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己未科状元。 |
|
明代 |
周旋 |
温州鹿城 |
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丙辰科状元。六代孙周应期万历二十三年(1595)中进士二甲一名。 |
周乾 |
江宁上元县 |
嘉靖十一年(1532)壬辰科武状元。官职不详。 |
|
周嶅 |
遂昌县 |
丙辰(1556)科兵部会试武举第一,曾建状元坊于省城(杭州)北关门内大街 |
|
周延儒 |
直隶宜兴 |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癸丑科状元。 |
|
周世显 |
故城县 |
明末周太仆都尉周国辅之子,后考上状元(恩科状元),选为崇祯之女长平公主(朱媺娖)的驸马。 |
|
清代 |
周澍 |
钱塘 |
1730年(清雍正八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
类别 |
姓名 |
文榜眼 |
周渭(779) 周立舜(960)周起(1000)周执羔(1124)周仁勇(1265) 周彦器(1383)周述(1404)周洪谟(1445)周学濬(1844) |
文探花 |
周天祥(北宋)周配麟(元) 周佐麟(元)周孟简(1404)周弘(1664)周沣(1751) 周开麒(1823) |
武榜眼 |
周仁勇(1271)周增祥(1880)周选青(1883) |
武探花 |
周自超(1793)周得三(1854) |
姓名 |
籍贯 |
职业/荣誉/评价 |
周润发 |
开平 |
第一位个人奋斗经历被写入中学教科书的中国演员,被誉为“演技之神”和“一个时代的坐标”。 |
周星驰 |
宁波 |
演员及导演、编剧、监制、制片人、出品人。有华语“喜剧之王”之称。其代表作品有《大话西游》、《长江七号》、《逃学威龙》、《功夫》、《少林足球》、《喜剧之王》、《西游降魔篇》等等。 |
周迅 |
衢州市 |
演员。 |
周涛 |
淮南 |
主持人,央视大型节目中心副主任。 |
周杰伦 |
新北市 |
有“亚洲流行天王”之称,开创华语流行音乐“中国风”的先声。是词曲创作人、制作人、演员、MV及电影导演、编剧及监制。全球十大鬼才音乐人之一。 |
周渝民 |
宜兰县 |
歌手。有“少女杀手”之称 |
周杰 |
西安 |
演员。 |
周华健 |
台湾 |
歌手。 |
周传雄 |
公安 |
音乐制作人。被称为“情歌教父”、“唱作俱佳的歌手”。 |
周晓鸥 | 北京 | 歌手,演员。 |
周海媚 |
香港 |
演员 |
周立波 |
宁波 |
海派文化的发起人。 |
周剑轩 | 湖北 | 爱在路上发起人 |
周笔畅 |
长沙 |
“2005超级女声”广州唱区的冠军 |
周慧敏 |
中山 | 歌手,演员。被称为“玉女”掌门人 |
周苏红 | 浙江长兴 |
前中国女排队员 |
周觅 | 湖北武汉 |
在韩国发展的中国籍男歌手,演员 |
周冬雨 | 河北石家庄 | 中国新生代女演员。 |
周海中 |
广西合浦 |
数学家、语言学家提出梅森素数分布猜想、网络语言学等 |
周蕙 | 台湾高雄 | 台湾流行歌手 |
周有光 |
江苏常州 |
中国著名经济、语言文字学家,参与拟定《汉语拼音方案》 |
周鸿祎 |
湖北黄冈 |
奇虎360公司董事长 |
周俊伽 | 河北唐山 |
歌手、演员 |
周扬 | 辽宁大连 |
中国大陆女演员、舞者 |
周韦彤 | 贵州省黔东南州 | 中国模特、大陆女演员 |
周秀娜 | 广东潮州 | 香港女演员、模特 |
周子涵 | 浙江宁波 |
中国内地戏剧女演员 |
周子寒 | 中国台湾 | 中国台湾著名女歌手 |
周子冉 | 中国安徽 |
中国大陆女演员 |
周煜 | 安徽阜阳 | 中国模特、歌手 |
1.周姓以忠孝廉爱仁义为其主要特点,其自立堂号中多以此取名,如“清白”、“忠厚”等。
2.周姓之忠孝仁义也反映在其字行辈份中,如浙江一支为:“智仁圣义,中和道德,继体守义,传家以孝。”另有一支为:“孝友振家业,种德培祖恩,和睦致瑞祥,忠义永吉庆。”
3.四川达州市有一支为:“三玉人文兴,仁义礼智信,世代崇忠厚,家生袁文荣!”据传为商周姬氏后代,已无从考证,现今“崇”字辈已现!
4.河南淮河一带另有一支为:“怀文志华广,洪念纪先德”。传说为周文王之后,已无从考证。
5.湖北咸丰一带有一支为:“显人一时应知心,尧舜禹汤世德馨,礼学传家迁庆远,忠孝全美作国祯。”据传为姬发后代,亦无从考证。
6.湖北黄梅则有爱莲堂的一支:善全士礼,学守传家,忠义相国,耀祖光宗,万世为则。朝钦支下东峰公一脉,年份无从考证,据现有资料记载东峰公第十一世孙为明朝嘉靖年间,传至今时已到“耀”字二十六世。
7.安徽太平县龙门有一支为:国祖承公旦,天恩代有隆。惟期敦道义,益以衍嗣宗。现“天”字辈犹存,“道”字辈已出。